枣庄工业转型振兴纪实 一大战略三大战役

        发布时间:2013-04-10   作者:百房网

字号: T|T
核心提示:2012年10月,枣庄数据中心项目奠基,实现了我市信息化大项目招商的“零突破”。在煤化工行业,鲁化、国泰合并组建兖矿鲁南化工有限公司,联想神达、昊达项目奠基开工,鲁南高科技化工园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。,一大战略三大战役 枣庄工业转型振兴纪实

2012年10月,枣庄数据中心项目奠基,实现了我市信息化大项目招商的“零突破”。枣庄数据中心今年将完成投资7亿元、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,实现100G带宽的运营,搭建视频和智能家居两个云计算平台,引入央视、百度、新浪、歌华网络、国培网、世纪互联、鹏博士等7个以上大型IT企业入驻,届时将带动形成100亿元的信息产业集群。这一年,以山东能源集团投资17亿元的改扩建项目、华润三九工业园项目等为代表,我市与国内大企业集团、上市公司的战略合作快速向前推进。
再看看一组数据,2012年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、利润、利税分别增长11.5%、7.6%和8.6%,增幅均处全省第13位,出口增幅居第2位,创历年来最好水平;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1430户,全年新增60户;工业贷款余额达296.9亿元,较年初增长41亿元,增长16%……
   之所以在宏观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下,取得这样的成绩,正是我市推进工业转型振兴所带来的。
近年来,围绕“一大战略、三大战役”,全市上下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发展。特别是2012年,市党代会、市人代会分别将工业转型振兴写入报告,召开了全市工业转型振兴大会,出台了《关于推进工业转型振兴的实施意见》,奏响了枣庄工业“凤凰涅槃,浴火重生”的时代最强音。
靠改革激活“一池春水”
企业改革是枣庄工业发展的一道课题,只有将遗留问题彻底消除,工业转型振兴才能顺利实现。市委、市政府启动了市南工业区改造建设,出台了《关于加快市南工业区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确立了“市政府政策主导,市中区政府具体组织实施,市、区联动,协调推进”的工作原则。市财政拿出7亿多元资金支持市中区,并配套了相关土地、税收、规划等优惠政策,市南工业区改革发展进入了全面实施的新阶段。
回顾这段时期的改革,市经信委负责同志感慨万千:“推进工作异常艰难,碰到了很多的困难。为此,市中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。令人欣喜的是,目前,市南工业区内6家市属工业企业近5000余名职工权益得到清偿,兑付各类补偿金近7000万元;‘二纵三横’园区路网已经完成规划,振兴南路、汇泉路已全部完工;棚改建设有序推进,12个企业社区完成房屋收储,安置小区正在抓紧建设;16平方公里的产业转型示范园得到批准,拓宽了‘退城进园’和项目发展的空间。”
在成功完成市南工业区内企业改革改制问题的基础上,我市又纵深推进改革,相继完成了对薛城区、峄城区内所有市属工业企业以及滕州市鲁南化工、鲁南机床等在内的22家市属国有企业属地化管理工作,实施了财税体制改革,1240余家市属以上企事业单位税费附加收入下划属地征收管理,增强了区(市)发展活力。
同时,坚持“不立不破、破立结合”,对市造纸厂、制革厂、印染厂等一批资不抵债、十分困难、问题积重难返的企业,依法启动了破产程序,最大程度维护了职工权益。原市造纸厂异址扩建40万吨涂布白板纸生产线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,市拖修厂“三柱耐磨浮动油封”项目也已经投产;万泰纺织退城进园规划已经完成,市财政1亿元的市级专项资金已经敲定,部分项目已经开始建设,企业重现辉煌指日可待;山东三九对华润三九的股权转让顺利完成,推动了三九药业二期建设,为打造国内重要的中成药生产销售基地奠定了基础。
抓调整谋求重点突破
改革是手段,发展是目标,成效是关键。工业转型振兴“30条”政策,使我市工业发展的方向进一步明确,各项措施更加有力,工业转型振兴以破竹之势扎实推进。
2012年,市委、市政府推进重点产业整合重组。在推进过程中,为化解难题,从实际出发,研究提出了“包容性重组”,加强了与骨干企业的交流沟通,强化了社会舆论引导,同时通过优惠的政策、公平的竞争环境吸引企业,通过可操作的规则引导企业,通过整合行政资源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,做实了大量基础性工作。由此,我市重点产业的整合重组迈入正轨。
在水泥行业,组建了山东泉兴中联水泥有限公司,搭建了水泥行业整合重组的战略平台,揭开了全市产业重组的序幕。目前,泉兴中联公司对泉兴水泥、枣庄中联、滕州中联3家企业的整合基本完成,与申丰水泥、沃丰水泥已达成整合共识,近期将研究签订股权转让协议。
在橡胶行业,加强与山东能源集团的战略合作,推动了枣矿集团八一轮胎与丰源轮胎的实质性重组,盘活了闲置资产,提升轮胎产业规模效益。
在煤化工行业,鲁化、国泰合并组建兖矿鲁南化工有限公司,联想神达、昊达项目奠基开工,鲁南高科技化工园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。
在机床行业,不断谋求鲁南机床这艘“母舰”引领带动作用的最大化,尝试了泉兴集团的过渡整合,最终实现与辰龙集团的战略合作,改变了滕州机床群山无峰的局面。
在玻璃行业,以中国玻璃城展贸物流中心项目为发力点,引导周边企业集聚发展,“中国玻璃城”已现雏形。
围绕促进信息产业发展、推进两化融合、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,我市全力抓好信息产业培育、企业信息化、宽带提速、电子商务、智慧城市建设,部分工作走在了全省、乃至全国的前列。城市一卡通已拓展到公交、购物、水电气话缴费、社区管理等多个领域,并获得了央行最后一批第三方支付牌照。智慧矿山、智慧化工的先进经验在全国推广,我市被省政府列为“智慧山东”试点城市,东城安侨公寓成为省级“智慧社区”试点。建设了“工程建设领域项目建设诚信平台”,并成为首批四家与省级互联的地市平台之一,发布信息数量和运行质量位居省内前列。全市互联网出口带宽提高到300G,WLAN公共运营热点(AP)规模增加到3500个。特别是枣庄数据中心项目去年10月已经奠基,实现了我市信息化大项目招商的“零突破”。
强筋骨打造发展新优势
近年来,我市把推动重大工业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工业转型振兴、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抓手,全力促进重大项目特别是技改项目建设提速提效。
2012年,全市完成工业技改投资410亿元,同比增长18.7%;列入全市百项重点的56个工业项目推进有力,联想化工基地、鲁化聚甲醛和丁醇项目、三九医药产业园等一批规模大、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进展迅速。全年共实施424个工业技改项目,其中,38个项目列入省“千项重点”、66个项目列入省技改导向计划。特别是36个技改项目获得市级工业转型振兴资金3176万元,其额度超过前十年的总和。另外,有83个项目列入省技术创新计划、5个项目列入省信息产业项目计划、15个项目列入省“两化”融合项目库、9家企业列入省信息化“四个一百”工程;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、市级技术中心28家。
重点培育30家大企业集团、40家中型企业、60家小型企业、70家科技创新型企业,着力打造“顶天立地”和“铺天盖地”的企业阵营。对纳入30家大企业名单的重点企业(集团),在争取国家、省优惠政策上优先扶持,在建设用地、环境容量、能耗容量等方面优先保障,在项目申报、项目建设过程中优先服务。2012年,30家大企业集团的主营业务收入约占全市的25%,利税、利润占三分之一以上。
与此同时,对在行业内领先、成长性好的名优新特中小微企业,主动靠上跟进服务,举办多场银企对接活动,全年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过桥资金1.5亿元,为“双百中小微企业”全年累计发放贷款27.6亿元。目前,泰和水处理、拓博塑料等14家企业的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行业第一,瑞宇蓄电池等26家企业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列业内前十,大批“小巨人”掌握了行业的话语权。引导产业集聚发展,成功打造了锂电、机床、煤化工、玻璃深加工、太阳能等5个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。

 

【责任编辑:百房网】
复制地址打印关闭
分享到:

已经有0条评论  我要评论

版权声明:一切标明来源“百房网”或注有“百房网”LOGO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,版权均属本网所有,未经授权,严禁转载;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最终以开发商公布为准,买房需谨慎,投资有风险。非本网原创作品(转载内容)如遇内容纠纷请参照本网版权声明,与本网无关。